欢迎访问张家口农担公司官方网站!
[企业邮箱 : zndgs@sina.com]
  行业新闻
服务农业融资  助推乡村振兴
方明:乡村建设新思路
来源: | 作者:proad3bf211 | 发布时间: 2021-01-06 | 561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0年是一个跌宕起伏、百年难遇的一年,瘟疫洪水国际围堵接踵而至,危机重重。然而,中国人民黾勉同心,拼搏向前,奋力抗争,平安的度过了危机,即将迎来美好的明天!翘首展望2021年,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乡村建设的号角已在耳畔,我们将继以乡村振兴为纲领,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

凝眸回望,疫情下,乡村建设依然如火如荼。乡村在疫情中发挥了极大的价值。乡村特有的规模小、分布散、低流动的特性,是一种天然的防止疫情传播的机制和空间。

未来在国际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乡村是我们的大后方,是我们可以回去的家园。2020年是精准扶贫的收官之年,我们各级的贫困地区,无论是在产业的发展、贫困户的增收、人居环境改善等都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全部脱贫了。

住建部在全国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工作同时从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城乡差距等方面出发,开展了全国乡村建设评价试点工作。农业农村部采取有力举措防止耕地“非粮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环保部有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巩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成效。财政部与住建部共同开展传统村落连片示范同时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今年网络上出现李子柒热潮。李子柒自己种食物,自己染布缝衣,这种就地取材,营造一个诗情画意理想的乡村生活,让城市的人对乡村的生活充满了美好期望。乡村建设持续火热中,吸引更多的城里人、社会学家、乡村产业家、设计师纷纷到乡村来。但是,今年也有地方出现强推合村并居,农民强行上楼现象,学者纷纷提出严厉的批评,并引起了各种社会反响。令人鼓舞的是,12月29日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总书记强调要抓紧谋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为下一步乡村建设提出指引方向。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用新思路指引乡村建设。


   一、分类精准超前打造美丽乡村     
要科学预测乡村发展趋势,合理确定村庄布局,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村庄分类。

·  城近郊区乡村要高标准发展。城郊地区的乡村会持续发展,我们要超前谋划好城郊地区的乡村,打造为未来乡村。高标准超前打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与城市无差别化。乡村房屋精美,花园式生态环境,既能享受郊野乡村生活的乐趣,又能承接城市文明。

·  产业集聚乡村用生态办法美化。对产业集聚村庄要多用自然生态的办法,多栽树少硬化,用绿树美化乡村、用清水活化乡村、用田园诗化乡村、用乡土特色材料打造乡村建筑。

·  生态涵养村要恢复自然原真。对一些生态环境很好,但人又非常少的一些乡村,我们要彻底让他恢复好生态环境。让水恢复清澈和流动,让山林更茂盛,把空心宅院种上树来恢复生态,让村边、田边的草更茂盛的生长,房屋一定要打造成精美的村居。



     二、连片重构传承发展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是特色保护类村庄,也是几千年农耕文明的遗存,要注重连片保护传承发展创新传统村落。

·  重点开展文化传承与发展。传统村落不能简单的把文物保护的思路沿用过来,传统建筑是有寿命的,为了保护而保护意义不大,要注重当前的使用和经济发展,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积极改造利用和有机更新。习总书记指出,要把传统村落改造好,让村民洗上热水澡。传统建筑不必停留在某个特定时期,要提升传统建筑功能适应现代生活,还要大胆的利用现代建筑材料创新成为未来民居、未来传统村落。

·  传统村落连片促进发展。通过空间连片发展、重构村落、自然风景、民族风情要素、植入现代旅游、休闲项目、让传统村落有自我造血机制。精心策划传统村落发展模式,各村落进行差异化打造,功能、风貌、产业等重新定位。

·  传统村落重构提升魅力。在原来基础上进行重新的改造重构,让它更具有可看性规模性。像贵州千户苗寨,就是六个村重新组成一个镇。按传统的方式建设了桥、楼,博物馆等,有些房子有四五层楼之高,重构之后的村落更有韵味。

·  传统村落集中重点发展。把资金集中起来打造几个村子,让它更具特色,达到引爆点。千户苗寨虽然只有六个村,但它的旅游收入比200个传统村落还多,达到规模效应。



    三、联动发展打造美丽宜居小城镇     

·  融入发展是小城镇新方向。中心城市(城市群)的乡镇要融入都市圈发展;城市周边的乡镇与城市功能重构;产业带里的乡镇要协作和转型升级;景区附近的乡镇景镇融合;县域边的乡镇与县城联动发展;偏远的乡镇镇村联动。

·  基于发展状况分类施策。针对城郊类、产业发达的镇,要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注重产业项目、功能设施的高品质化,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区域联动建设和管理。针对特色保护类传统农业型的乡镇,要注重功能设施的复合利用,污水设施可以用分组分期逐步建设。针对生态涵养类和乡村服务型的乡镇,要用乡村分散就地处理的办法改善人居环境。

·  用生态的办法改善人居环境。用自然生态营造环境,多栽树少硬化。以绿美镇,以水活村。乡镇垃圾多用就地填埋、沤肥、循环利用的方式就能解决;生活污水也多用农村就地分散处理的方式、还田循环利用的方式更可持续发展。

·  用乡土的办法突显地域特色。多用乡土的手法提高乡镇风貌:鼓励使用乡土材料、传统建筑方式传承和延续村镇地域特色。就地取材、老料新做、土料洋做、粗料细作、新旧搭配。

·  用自然的方式修复生态田园。大自然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很强,这些年乡村人少了,没人去破坏生态环境了,森林野草茂盛,垃圾污水也少了,人居环境自然就变好了。

·  用乡村的智慧指导城乡建设。几千年来农耕生活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乡村智慧,乡村智慧在社会的延绵、产业的选择、生态的态度等方面都充满了各种探索和经验,特别是人居环境方面的思想,这些都体现了最大的中国特色。要遵循传统的选址格局理念,提炼传统的建筑符号并运用。



    四、城乡融合带动县域乡村发展     
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城乡融合,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强化县城综合服务和承载农民就业居住能力,要利用县城周边打造一些承接农村富裕劳动力进城的承载地。还要构建连接县城到乡村的城乡融合发展带。

·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带:结合交通干道,把县城、主要乡镇和一些有资源的村庄,通过发展廊道连接起来,重点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带,吸纳带动周边的乡村发展。

·  全域乡村景观打造把一些山川、河流、古村、民俗风情巧妙的串联起来,大规模成片栽种不同季节不同类别的果树和花卉,做到每月有不同的水果和花,提升大地景观,打造农林景观带,同时免费吸引城市的人来采摘和休闲,带来流量和人群,带来了大量的餐饮和住宿,同时植入一些微型的田园商业综合体,服务于乡村。

·  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当人流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农产品就有了销路,直销的利润远大于传统工业的生产当地的产业就发展了,同时也带动了城乡资产的升值。有了人气,城市何愁发展不起来呢?

·  打造旅居康养乡村:这次疫情导致封城,大家都向往的郊区到乡村去生活居住。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圈周围的县域带来了新的机会,一些山清水秀之地未来会产生很多新的旅居新区,这些旅居新区是新经济下的产业新区对我们县域经济会起到巨大的推动。


    光阴荏苒,2020年转瞬间过去,时不我待,充满希望的2021年已开启了机遇之门。在中央提出全面乡村振兴之际,乡村建设也将跨入全新阶段,面临新境界,将打开新格局。历史赋予我们重大时代使命,我们应共同践行:探索乡村建设新思路,携手并肩打造更加美丽富饶、诗意栖居、闲适惬意、宛若仙境的美丽乡村。祝全国乡村建设的同仁们,层楼更上,战绩辉煌。新年快乐!


作者简历

方明,住房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家委会委员、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从1992年至今,一直从事县城和村镇规划建设领域的相关标准制定与研究工作,是我国县镇村建设领域最资深的专家之一,去过全国各地数百个县市深度调研、规划设计和咨询。重点参与和主持:美丽宜居城镇、县域乡村规划、镇乡国土空间规划指南、美丽乡村建设、中国历史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农村住房等课题研究工作。著有我国第一套《新农村建设丛书》等书目。

同时,长期从事城乡规划设计一线工作,做了大量县市镇乡的城乡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县镇村规划设计、乡村振兴规划、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工作;参与全国多个地方的中国历史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特色小镇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导则等。先后多次获得联合国人居最佳范例奖、中国国家设计金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建设部优秀规划设计奖等奖项。主持规划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