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张家口农担公司官方网站!
[企业邮箱 : zndgs@sina.com]
  行业新闻
服务农业融资  助推乡村振兴
叶斌:延津县“党建+金融”工作摸天线、接地气、可持续、可推广
来源: | 作者:proad3bf211 | 发布时间: 2021-01-21 | 958 次浏览 | 分享到:

叶斌: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

近日,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叶斌深入延津实地考察调研“党建+金融”工作,参观了延津农商银行星级网点、普惠金融驿站、金融扶贫产业项目及夜间入户宣讲活动,并同延津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就延津县“党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深度探讨交流。


叶斌研究员表示,今年新年伊始,河南省社科院、新乡市委联名在河南日报发表的《以党建引领发展 以金融助力党建—延津县“党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调研和思考》文章引发其浓厚兴趣,通过本次到延津实地考察交流,有三点印象十分深刻。一是对延津农商银行深耕农村金融的执着精神印象深刻。通过现场考察、交流介绍、观看宣传片,一直觉得延津农商银行团队这种执着精神是做好任何一项事业的根本和关键。二是对延津农商银行苦练服务三农的过硬本领印象深刻。在考察过程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延津农商银行团队服务“三农”的真情怀,在田间地头、走村入户中练就业务真本领,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三是对延津农商银行突出党建引领的政治站位印象深刻。作为一个营利性市场经营主体,能够站在党建引领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高度,服务于地方党委政府,把党建和与金融形成工作的交叉点、结合部、合唱台,这样一个农村金融的创新,在中国农村是可持续、可推广的一个重要理念。


同时,结合考察学习情况,叶斌研究员还谈了对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六点体会。


第一,农村金融必须在党建引领上下深功夫。
1954年,毛主席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庄严地宣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金融事业是我们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党的领导肯定是金融事业的核心力量,在农村金融中更是如此。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十四五”规划都要求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决定了要搞好农村金融,就必须在党建引领上下深功夫。引领什么?引领方向、引领流向、引领志向。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所以加强党建引领金融资源投向“三农”,这是引领方向。


去利用这种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去完成这种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延津我们看到了党的组织引领难得的、稀缺的金融资源流向那些能改变农村经济发展面貌的产业、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域,这是引领流向。


在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扶智扶志。扶志,根本的问题不是给一点钱,而是要把那些贫困户的志气扶起来,把广大农民改变家乡面貌的志向扶起来,把乡村产业振兴的志向扶起来。通过实地考察延津的甜瓜大棚等特色种植项目,可以看到延津党委组织部门和延津农商银行联手把有政治觉悟的党员、又有致富本领的带头人甄选出来,让其牵头发展农业合作社,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我们就是要把那些干得风生水起的新型经营主体当中的骨干、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让他们在更大的范围内带动致富,促进致富;就是要把那些热爱乡土的党员培养成懂经营会管理的兴业富民带头人,让他们带动更多的人致富,这是引领志向。

第二,农村金融必须在信用建设上下深功夫。在延津谈这一方面工作就更有现实意义,延津农商银行就抓住了信用评定这个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切入点。农村金融要从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的出发点、基本点来做信用评定。我们讲成长优先,信用为王,谁具有成长性,金融资源就服务他的成长,让有信用有成长性的主体优先获得信贷资源,改变目前大多数农村当中还在实行的抵押优先、避险为王的理念。这个信贷理念一定要把它扭转过来,因为农民拥有的可以变现的抵押物是不足的。延津农商银行的信用评定是有4个阶段,第一个是建信,第二个是评信,第三个是授信,第四个是用信。这4个阶段它本身是一个逻辑,就是以信息来归集信用,对信用进行估值,以估值来决定信贷,这就是一个既接地气又可持续的逻辑。所以必须要在信用建设下深功夫,把它做实做透,要让诚实守信优先优惠融资的风气,成为广大农民共同的发展愿景,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的发展。


第三,农村金融必须在抱团推进上下深功夫。
延津农商银行借助地方党组织的力量调动广大乡村干部、农民群众的发展积极性,促进金融业务发展,这实际上就是抱团意识的体现。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妇联、共青团、其他社会组织等都可以加入到这个“抱团”形态中来。我们一定要改变传统的金融单打独斗的理念和格局。这是一个分享的时代,更是一个借力的时代,不善于抱团,不善于借力,就很难用一己之力把一项伟大的事业全部干起来。


第四,农村金融必须在团队锤炼上下深功夫。
再好的理念,再好的模式,没有人来干都是空谈。延津农商银行强化培训,塑造团队,淬炼团队意志的理念是非常正确和值得赞扬的。如果意志品质不行,没有那种执着的精神,平常岁月扛不起活、关键时刻顶不上力,那就是自身不强,初心使命都会大打折扣。要时时向内发力、事事从我做起,使脚踏实地和开拓创新成为团队文化的“硬核”。


第五,农村金融必须在科技赋能上下深功夫。
农村金融千头万绪,为什么我们传统的金融没有抵押就不敢去放贷了?因为把不准农户的信息,那么在诚信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把科技的成果加持进去,进行数据化、智能化的改进。延津农商银行的建信、评信、授信、用信4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提标升级,逐步优化。建信阶段兼收并蓄,把农户的基本信息采集过来;评信阶段要借力科技手段更加精准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授信阶段则更需要数字画像、智能筛查;一旦用信,对用信户的智能跟踪就是全程的,而且是动态的。科技赋能必须要和所有的农村金融创新活动同步,如不同步日后回过头来补做这项工作,就会增加高昂的建设成本和艰难的理念重塑、复杂的流程再造。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同步推进,定能育先机、开新局。


第六,农村金融必须在服务发展上下深功夫。
农村金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铆”在服务发展上。现在从简单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讲,要讲信贷余额,税收贡献,服务农户数量等,但是根本的可持续的“杀手锏”是服务发展的真招实措。服务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点就是服务脱贫攻坚成果向高品质转化。我们在延津所到之处看到的许多场景都是属于脱贫攻坚的成果,比如瓜果大棚的项目这些实际上都是脱贫攻坚形成的基础,这些基础要巩固和向高品质转化。那么怎么向高品质转化?这就是第二点,要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深层次、无缝隙对接。结合延津的实际,在哪些点位上进行深层次、无缝隙对接,形成更加可持续成长的能力,这些需要金融去服务、需要党建去引导。第三点,服务乡村社会治理从分散化的“管治”向一体化的“善治”转型。现在大家都讲金融和服务乡村社会治理揉不到一块去,这都是用平行的眼光在看问题,如果让金融服务站到党建引领的政治高位,就能看到互相融合的地方。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是农村金融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让有信用的人优先优惠得到贷款,鼓励这些用信户增强自律、自治能力,提升自身的信用品质;信贷服务中,通过贷款签约、按期还本付息、违约惩戒等规范引导,增强借款主体守信、守法意识;而后再把那些信用品质好的信贷区域和信贷户评为信用村、信用户,树立宣传的标兵、学习的榜样,这就是在弘扬德治。通过优化金融服务来疏浚、打通乡村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中难点、堵点,就是农村金融创新的价值所在,就是党建引领农村金融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