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张家口农担公司官方网站!
[企业邮箱 : zndgs@sina.com]
  行业新闻
服务农业融资  助推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的农担答卷
来源: | 作者:proad3bf211 | 发布时间: 2021-02-26 | 1123 次浏览 | 分享到: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2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其中,作为行业内唯一专注农业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全国农担体系始终牢记履行政策性担保职能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专注政策定位,积极创新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机制,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也贡献出一份“农担力量”。

全国农担体系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把支持脱贫攻坚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探索出一条通过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内生型“产业扶贫”新路径。各地将农担作为重要融资政策工具,与脱贫攻坚政策统筹实施,对脱贫县的业务覆盖率达96%,取得了良好的产业扶贫效益。目前,农担累计支持国家级、省级脱贫县63.6万个项目,担保金额1354亿元。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对全国农担体系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报道。

人民日报 2020年 两会特刊




报道全文: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建立健全财政支持的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2016年,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家农担公司”)及33家省级农担公司组成的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以下简称“全国农担体系”)正式成立。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全国农担体系是一个专注支持农业、专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财政+金融”“政府+市场”属性特征的政策性担保工具,是财政支农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牢记使命 健全体系深耕农业

成立4年来,全国农担体系始终牢记“履行政策性担保职能,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在财政部的领导下和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的悉心指导下,打造了“上下联动、紧密可控、运行高效”的三级服务体系。国家农担公司主要负责落实国家农业支持政策,为省级农担公司提供再担保服务和业务指引,推动“总对总”合作,33家省级农担公司直接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服务,下设533家市县级自有分支机构,合作设立业务网点715家,形成了一支3000多人的农担队伍,成为影响农村金融供给格局的重要新生力量。

   

姓农兴农 落实政策精准滴灌

全国农担体系立足于“姓农兴农”,积极探索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模式,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成立至今,累计为74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2540亿元,相较于目前的注册资本金政策效能放大4.3倍。截至2020年3月末,全体系在保项目40.5万个,在保余额1347亿元,占全国涉农融资担保在保金额的30%以上,全体系综合融资成本控制在8%以下,平均担保费率在1%左右。

疫情期间,国家农担公司积极落实财政部减半收取再担保费政策,引导省级农担公司推出提高担保额度、开发专项产品、降低担保费率等一系列“硬核”举措,有力支持农产品稳产保供和农业产业复工复产。今年一季度新增担保项目8.9万个,新增担保金额337.2亿元,是上年同期的1.6倍,切实缓解了农业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为农而担 产业扶贫靶向攻坚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国家农担公司针对贫困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开发出多款专项担保产品,降低准入条件和融资成本,形成“造血式”产业扶贫新路子。国家农担公司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17家全国性银行总行开展“总对总”战略合作,各省级农担公司与800余家银行建立合作关系,授信总额超过8000亿元。各省级农担公司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担保费补助、以奖代补等财政支持政策。28个省级农担公司与975个市、县(区)级地方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农担业务对全国主要农业县的覆盖率达到92%以上,对国家级、省级贫困县的覆盖率达到88%以上,全体系累计担保金额超过1亿元的县有558个,其中累计担保金额超过3亿元的县有138个,全国农担体系成为地方政府支持农业发展和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

2020年4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通知》,共同推出农业信贷担保业务的“增强版”,全国农担体系将以此为契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更多“农担智慧”和“农担力量”。

人民政协报 2020年 专版



报道全文:姓农兴农 担当为农 

——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建立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需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经国务院批准,2016年由中央财政出资建立了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及33家省级农担公司在内的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以下简称全国农担体系)。成立四年来,在财政部的正确领导和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的悉心指导下,全国农担体系始终牢记履行政策性担保职能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发扬“两脚泥、晒黑脸、睡地板”的精神,专注政策定位,积极创新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机制,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图片


书写农民群众“满意卷”

    农担“姓农”,作为行业内唯一专注农业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四年来,全面打造了上下联动、紧密可控、运行高效的“国家-省-市(县)”三级服务体系。在国家层面,成立了国家农担公司,落实国家农业支持政策,为省级农担公司提供再担保服务、业务指导和规范指引;在省级层面,成立了33家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直接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服务。农担业务迅速向基层下沉,设立了533家市县级自有分支机构,合作设立业务网点715家,对全国主要农业县的业务覆盖率达到92%以上,成为影响农村金融供给格局的重要新生力量。


    农担“为农”,全国农担体系始终专注深耕农业领域,深入研究把握农业产业内在规律,将农业产业规律与金融规律有效结合,开发出一系列贴近农民、符合农业生产特征的担保产品,探索创新出一条既符合金融普遍规律,又符合农业轻资产特点和农村熟人社会特征的风险识别、评价和管理思路和方法,能够为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成立至今,累计为74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2540亿元,相较于591.8亿元注册资本金政策效能放大4.3倍。截至2020年3月末,全体系在保项目40.5万个,在保余额1347亿元,占全国涉农融资担保在保金额的30%以上,在保放大倍数2.28倍,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即超过了融资担保行业平均放大倍数。其中,支持家庭经营户(农户)在保余额906.9亿元,占比67.3%,支持特色农产品种植、畜牧水产养殖项目在保余额705.3亿元,占比52.4%;全体系累计代偿率为1.69%,2020年一季度代偿率仅为1.14%,远低于融资担保行业平均水平,整体风险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全体系综合融资成本控制在8%以下,较原来农村综合融资成本普遍降低了2至3个百分点,较民间借贷资金成本降低了50%以上,平均担保费率在1%左右,远低于行业平均2%~3%的费率水平,切实缓解了农业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农担“兴农”,全国农担体系为农民增信、为银行分险,一大批原来因为缺乏抵质押物难以获得贷款支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首次获得了银行信贷支持,部分地区首贷业务占比超过50%;能够获得银行贷款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实现了贷款额度的提升、利率的降低、期限的延长,农担项目户均规模33.3万元,10万元~300万元之间的政策性业务规模占比达88.7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党中央、国务院支农惠农政策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交出脱贫攻坚“农担卷”
贫困地区要“拔穷根”“换穷业”,必须“输血”与“造血”并行,通过产业扶贫,加大脱贫攻坚支持力度。全国农担体系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引流金融资源投入脱贫攻坚,探索出通过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工具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发展的内生型“产业扶贫”模式。
积极推进银担合作,引入金融活水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国家农担公司与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17家全国性银行总行开展“总对总”战略合作,“总对总”合作银行年度新增担保项目金额占全体系新增担保额的一半以上,各省级农担公司共与800余家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授信总额超过8000亿元,较好地解决了“钱从哪来”的问题。
大力争取政府支持,集聚多方力量助力产业扶贫。各省财政部门将农业信贷担保作为政府推动产业扶贫和金融扶贫的重要载体,与扶贫开发、产业振兴等政策统筹实施,相继出台担保费补助、以奖代补等一系列财政支持政策。28个省级农担公司与975个市、县(区)级地方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农担业务对国家级、省级贫困县的覆盖率达到了88%以上,全体系累计担保金额超过1亿元的县有558个,其中累计担保金额超过3亿元的县有138个。
坚持“输血”“造血”并行,扩大减贫致富效能。作为财政部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农担体系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扎根贫困地区创业,促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业。据统计,各省级农担公司在771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县,累计支持了26万个农业项目,撬动银行资金632亿元,支持贫困县农业产业发展,发展壮大了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增强了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为财政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书写了合格的“农担答卷”。


做好疫情防控“加试题”

    新冠肺炎疫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了新的挑战,全国农担体系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力做好担保服务,确保对“三农”支持“不停摆”。国家农担公司充分发挥体系“龙头”作用,积极落实再担保优惠政策,减半收取省级农担公司再担保费,指导各省级农担公司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担保业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减费让利。各省级农担公司应急开辟了线上业务办理渠道,推出提高担保额度、开发专项产品、降低担保费率等一系列“硬核”举措,全力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危纾困。2020年一季度,新增担保项目8.9万个,新增担保金额337.2亿元,是上年同期的1.6倍,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强有力的政策性担保作用。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起航。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五年对全国农担工作作出部署,为农担体系明方向、定思路、鼓干劲。2020年4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通知》,共同推出了农业信贷担保业务的“增强版”,全国农担体系将以此为契机,在财政部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更多“农担智慧”和“农担力量”。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国家农担公司将与33家省级农担公司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在财政部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耕主责主业,凝聚发展合力,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投入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贡献更多“农担智慧”和“农担力量”。